ayx爱游戏ayx爱游戏受益于在硅料以及电池片领域的深度布局,2022年的通威股份,依旧过得十分滋润。 临近年假最后一个交易日的前一天,通威股份发布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预计2022年净利润为260-280亿元,与2021年的82亿元相比,增长了206%-230%。 在如此大基数下达到2倍以上的高增长,按照常理势必会引起二级市场的一阵骚动,不说一飞冲天ayx爱游戏,起码能将股价拉高一个台阶。 但出色的业绩表现,似乎并没有得到散户们的共鸣,通威股份的股价始终徘徊在40元左右。 原因也很简单。虽然近些年光伏行业高景气度,板块企业业绩与股价均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但随着行业供需关系变化,硅料、硅片以及电池片等上中游产品价格变动仍较大。 并且多位市场人士认为,这两年处在最上游硅料环节的暴利引来众多投资者,未来硅料产能要远超需求。所以对于在2022年“拥硅成王”的通威股份来说,2023年的业绩大可能会出现转折。 从2020下半年开始,受产业链供需错配影响,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导致硅料价格直线上涨,上游吃肉、下游吃土也成了行业主旋律。通威股份的业绩、股价随之飙升。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7月初,多晶硅价格维持在60元/千克左右,2022年突破300元/千克大关。粗略估计,两年时间,多晶硅价格涨幅已达400%。再看通威股份业绩,2019-2022年(2022年为预估),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6.35、36.08、82.08、260亿元,同比增长30.51%、36.95%、127.05%、206%。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上游这种不健康的价格上涨,让中下游企业苦不堪言。不少光伏企业直指龙头公司引导多晶硅按周定价,推升价格上涨。 2021年,爱旭股份在《关于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中,直接点名通威股份,直指其囤积居奇,刻意抬高物价,导致行业供需错配,原材料短缺。此外,在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电站运营商也大吐苦水,表示收益不达标,光伏项目很难落地。 转折发生在2022年10月。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印发有关要求,并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垄断、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随后市场硅料价格踩下刹车,开始大幅下降。 2022年12月底,PV InfoLink的数据显示,单/多晶硅致密料最低价跌至185元/千克以内。与11月300元/千克左右的水平相比,呈现断崖式下跌。不过今年春节后,单/多晶致密料价格成交均价又上涨至240元/千克。 虽然下降速度超出不少人的预期,但2021年末硅料价格也曾在短时间内出现下跌,随后更是反弹一路涨至308元\千克。与现在情况类似,所以部分业内专家不再轻言硅料拐点的到来。 而在「科技新知」看来,当前硅料价格变动,一方面凸显了光伏产业链中上游龙头企业对价格的控制能力和传导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硅料价格回升,更有助于那些处于观望中的硅料企业项目加速落地。 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3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保守估计有146万吨,加上进口多晶硅可达156万吨,这些硅料已经足够600GW光伏装机。这不仅远超明年的全球光伏装机量需求,即使是潜在的光伏市场需求全部激活也无法消化。 此背景下,硅料价格的下跌是中短期内的必然趋势。因此目前市场双方正处于“僵持”和“观望”状态,在不断地寻找新的价格平衡点。 但对于通威股份来说,一个事实是“拥硅为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当下价格波动意味着行业上下游企业博弈加剧,而随着硅料厂商新产能的不断落地,硅料价格周期向下将会成为共识,硅料业务很难再次推动其业绩增长。 光伏行业的周期性极其明显,呈现“市场火热—扩张产能—产能过剩—价格战—重新洗牌”的规律。 据官方公告,其规划建设的多晶硅项目还有乐山三期(20万吨)、包头三期(20万吨)、云南保山二期(20万吨),共计48万吨的扩产规划。通威规划2024-2026 年高纯晶硅产能为80-100万吨。这一数字接近2022年国内多晶硅产能之和。 然而,目前短期供需失衡情况之所以还不严重,主要是因为2022年新建成的项目,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产能爬坡ayx爱游戏。 2022年12月29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林如海,在中国硅业大会上介绍了多晶硅供应情况:2021年国内多晶硅在产企业仅为13家,目前统计在建、拟建的新进企业达到22家。 2022年多晶硅产能达到117万吨,预计2023年达到239万吨,2024年达到403万吨,2025年达到623万吨,届时可满足1800GW光伏需求量。综上可以看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上游硅料价格进一步下跌,将是必然趋势。 另外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硅料、硅片行业集中度较高、控制市场能力较强,因此未来如果出现价格竞争就会非常剧烈,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大幅滑坡。 2021年前后,光伏电池片受上下游挤压,通威股份的电池片组件业务盈利也开始承压,毛利率不足9%。 意外的是,在毛利本就偏低的情况下,通威股份竟然实施大幅降价。2022年12月27日,通威太阳能在其官网公布最新电池片价格,182mm、210mm的单晶PERC电池价格分别为1.07元/W、1.06元/W,较10月25日报价,分别下跌19.54%、20.3%。 因为当硅料不再紧缺的时候,比拼的就是非硅成本,而非硅成本更考验企业的技术升级能力。电池片环节主要就是转换效率、薄片化、大尺寸等领域的比拼,包括像N型TOPCon、HJTayx爱游戏、钙钛矿以及HPBC等新电池技术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多。 但目前市场还属于百家争鸣阶段,日后哪一种技术能够成为主流还是未知。所以不少传统大厂倾向于渐进式创新的TOPCon,因为可以延续旧有产线;新玩家则多数会选择更具颠覆性的HJT,来打破现有格局,而老玩家也只能用扩产来增加胜算。 因为光伏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而且技术更迭迅速,企业产能越大。产业链一体化程度越高,在技术迭代中承担的风险就越大,一旦押错技术路线,或是经营节奏没有踩准,往往就会陷入困境。 另外,电池片的扩产周期几乎是整个产业链中最短的,仅需要半年到九个月时间,如果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其他企业也会积极提高产能。 事实上,通威股份作为硅料和电池片的巨头企业,一体化发展的野心早已人尽皆知。 2022年8月17日,通威股份以1.942元/瓦的最低报价中标华润3GW组件集采项目,这一价格比亿晶光电、隆基股份子公司报价低0.05元以上。 自此,通威股份正式进军组件市场,并且产能密集扩张。截至2022年底已实现14GW组件产能,2023年还有多个在建项目,到年底有望实现80GW产能。出货方面,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去年预计实现9GW组件出货。 因此,有业内分析认为,硅料产能扩张,或是通威股份组件产能增加后的一体化布局,且利用其上游成本优势行业新闻,增强其在组件环节的控制。 但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行业不只中上游企业在扩产,下游组件也一直在疯狂扩产。 据机构不完全统计,2022年行业新建组件扩产项目规模已超400GW,龙头企业扩产加上新玩家跨界入局,光伏组件总产能预计超过800GW。 而近期,各大机构纷纷调升2023年光伏需求至400GW。这也意味着,即便未来光伏景气度持续高企,但供给远远超出了实际需求,终究消化不了如此巨大的产能。 并且,组件作为光伏发电的终端环节,使用寿命、转换效率、衰减、安全性等各项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下游用户更为青睐拥有更多渠道、更强品牌影响力和更高市占率的厂商。 一线龙头厂商行业地位稳固,在行业中具备较强话语权,对行业标准的制定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后来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来打破这一壁垒。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前些年国内光伏企业装机量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国内分布式光伏的高增长以及欧洲能源危机带来的持续订单,这两个细分市场对于价格还不太敏感,但需求难以持续增长。 然而,业内统一认为2023年是地面电站大年,但其对价格十分敏感,这意味着光伏上中游玩家们的利润率将被相对压缩。在这个大背景下,刚入局的通威股份想要赚钱并不容易。 随着光伏上游硅料价格回调,通威未来或不仅需要面对去产能风险,同时还需要谨防“价格战”背景下大额资本性支出引发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一方面,公司大额的资本性支出,意味着将来存在高摊销和折旧,为未来折耗利润埋下伏笔;另一方面,高额的资本性支出会带来高额的资金需求,导致有息负债持续攀升,侵蚀财务费用。 近两年,通威股份趁着光伏东风可谓是极其风光。但所谓“万物皆周期,周期皆供需”,吃到了前期红利,就需要接受市场中后期带来的剧烈竞争,以及不可避免的价格战。在接下来的后半场上,可以预见,通威很难再像之前那样潇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