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资讯

爱游戏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券商员工追讨年终奖邮件刷屏行业推迟发放年终奖的现象已不是个案

发表日期:2022-06-01 01:40:01 【返回】

  ◎昨天,上海一家券商员工发布的追讨年终奖邮件,在网络平台传播,引发热议。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发放年终奖属于正常现象。此外,行业中推迟发放年终奖的现象不是个案。

  ◎相比头部券商,对于目前薪资水平在业内不具竞争力的中小券商而言,“限薪”或能间接提升这类券商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一自称申万宏源普通员工的发信人在邮件中称,目前已行至2022年中,2021年各部门的考核早已完成,但2021年年终奖迟迟未发。去年以来家庭经济压力较大,恳请公司加快推进2021年度年终奖发放。

  据了解,申万宏源内部不同子公司、不同部门年终奖发放的节奏不尽相同。有些子公司发放的时间原本就较晚,通常为每年的六七月份。不过,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行业中推迟发放年终奖的现象不是个案。

  近年来,券商行业的高额薪酬时常吸引外界的目光,而人工成本已是券商行业成本最大的一块支出。

  不过与此同时,对券商薪酬的监管也在强化规范。今年5月1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引导券商建立稳健的薪酬制度。

  自称“一个普通的申万宏源员工”的发信人在邮件中称,2021年年终奖迟迟未发,去年以来家庭经济压力较大,恳请公司加快推进2021年度年终奖发放:

  在采访中,多位申万宏源员工5月31日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发放年终奖属于正常现象。

  “我们公司年终奖一般都是6~7月才发。”申万宏源证券旗下申万宏源研究某分析师向每经记者表示,“这封邮件大概率不像是研究所员工发的,可能是来自于总公司体系员工。”

  “总公司体系员工年终奖发放时间和我们研究所应该差别不大,但有的部门或者体系可能平时只发基本工资,而奖金基本靠年终奖,所以就会感觉更困难些。”他进一步表示。

  不过,每经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行业中推迟发放年终奖的现象不是个案。某央企券商投行部门人士今日向记者表示,“我们的年终奖到现在也还没发,去年、前年都是5月发的。去年是5月31日到账的。”

  他告诉记者,“以前快发年终奖的时候,我们会提前知道一些消息的。但是今年到现在没有任何动静。”他判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年终奖大概率会推迟发放。

  近年来,一些关于券商薪酬、年终奖的动态经常能触动行业敏感的神经。例如,今年1月下旬一则关于券商行业整体降薪的消息流传开来。消息的内容包括,券商行业整体降薪30%,并称监管机构找了有关券商开会,要求全部降薪30%。同时,该消息还举例上海某券商的年终奖会推迟发放。

  5月31日,据某券商人士介绍,证券行业不论大小,可能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大多都在70%左右,比如中信、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报表都大致在这个水平。而券商作为人力资本驱动的行业,薪酬的高低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一家券商对人才的吸引力。

  按照“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应付职工薪酬期初余额”除以平均员工人数进行计算,中信证券2021年人均年薪超80万元,同比增长30%,多位高管年薪过千万。

  “贵族投行”中金公司去年的人均薪酬更是高达百万,这一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以高薪著称的IT巨头。

  其他头部券商的人均薪酬同样不菲。据统计,2021年,华泰证券、东方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的人均薪酬都超过了60万元。且这些券商去年的人均薪酬水平同比都有不同程度增长。

  近年来,关于券商行业“限薪”的话题在业内引发了不少讨论,相关监管政策则刚落地不久。今年5月13日发布的《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酬制度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引导券商建立稳健的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指引》规定,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稳健薪酬方案,充分考虑市场周期波动影响和行业及公司业务发展趋势,适度平滑薪酬发放安排,同时做好薪酬激励的极值管控和节奏控制。

  《指引》还指出,应当对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分支机构负责人和核心业务人员建立薪酬递延支付机制,明确适用条件、支付标准、年限和比例等内容。薪酬支付计划应当确保公司资本充足和可持续经营,递延支付年限应当与相关业务的风险持续期限相匹配,递延支付速度应当不快于等分比例。

  相比头部券商,对于目前薪资水平在业内不具竞争力的中小券商而言,“限薪”或能间接提升这类券商对于人才的吸引力。据统计,2021年,红塔证券、第一创业、国海证券、中银证券、华林证券、华安证券等券商的人均薪酬水平在30万~40万,明显低于头部券商。

  某上市中型券商此前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曾被问及,“公司如何与头部公司竞争人才?”对此,该券商高管坦言,“对于管理层和高层,靠的是能够提供给他们追求过去成功时的一种氛围和情怀。而对于业务骨干,则是靠市场化的薪酬体系。从大环境角度而言,监管部门对薪酬的调控,也有益于公司,而不至于与头部公司之间拉开过大差距。”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快速导航

×